硬件方面,卫星的寿数直接影响整个导航体系的效劳质量,但现期间我国导航卫星的描绘运用寿数只要8年,后期间将着力把卫星寿数延伸至10~12年。除了零件制作技能要跟上之外,斗极导航体系还存在许多缺乏,比方卫星超出了现有地上基站的测控规模,以及怎么确保定位精确度等难题仍然有待处理。
此前,诺基亚曾方案与中国协作,将斗极芯片装载在诺基亚的智能设备上,但由于其时芯片尺寸过大而没有到达本质协作,虽然通过数年的攻关芯片尺寸得以减少,但仍然只能适用于比如渔船、电站、通讯基站和汽车等大型设备上。
卫星散布方面,其密度有待进步,不然精度很难到达GPS 的水准。当时GPS卫星共有32颗,散布在六个轨迹面,其间两个轨迹面各有6颗,尚不断定实践在运用的卫星数目。而斗极体系直到2020年才有能够到达20颗卫星的散布,仅从卫星的密度来看,斗极将来一段时刻内仍然很难与GPS相媲美。
算法方面,由于斗极的研讨事实上是军方主导,导航体系的算法并未对外发布。不过,即使当时斗极导航的方位精度不行,但时刻精度满足,在大型设备的运用上基本能满足要求,若是不思考本钱要素,为完结工业战略规划,仍是够用的;但关于量大面广、价钱灵敏、用户自由选择度高的手机定位、乘用汽车导航设备而言,大规模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正是由于上述缺乏,因而当时项目组采纳的战略就是兼容GPS。一方面尽能够地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发现问题,另一方面使用现有的GPS效劳添补精度上的空缺,并逐渐完结代替。